云阳馆怀谷口

清泚阶下流,云自谷口源。 念昔白衣士,结庐在石门。 道高杳无累,景静得忘言。 山夕绿阴满,世移清赏存。 吏役岂遑暇,幽怀复朝昏。 云泉非所濯,萝月不可援。 长往遂真性,暂游恨卑喧。 出身既事世,高躅难等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泚(cǐ):清澈。
  • 白衣士:指隐士。
  • 结庐:建造简陋的房屋。
  • (yǎo):深远,不见踪影。
  • 幽怀:深藏的心思。
  • 萝月:藤萝间的月光,常用来形容隐逸生活的美好。
  • 高躅(zhú):高尚的行为或事迹。

翻译

清澈的水流过阶下,云雾从谷口源头升起。 想起往昔的隐士,他们在石门处建屋居住。 道行高深,无所牵挂,景色宁静,言语已多余。 山间的夜晚绿荫遍布,世事变迁,清雅的欣赏依旧。 公务繁忙,无暇他顾,内心的幽思却随着朝夕流转。 云中的泉水非我所能洗涤,藤萝间的月光亦非我能攀援。 长久地追求真实的本性,短暂的游历却遗憾于尘世的喧嚣。 既然已经投身于世俗之中,高尚的行为就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韦应物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清泚阶下流”与“云自谷口源”形成了一幅清幽的自然画卷,引出了对隐士生活的怀念。通过对比“道高杳无累”与“吏役岂遑暇”,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不满。最后,“出身既事世,高躅难等论”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想追求高洁的生活,又难以摆脱现实的羁绊。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感悟。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