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其二

· 孟郊
晨登洛阳坂,目极天茫茫。 群物归大化,六龙颓西荒。 豺狼日已多,草木日已霜。 饥年无遗粟,众鸟去空场。 路傍谁家子,白首离故乡。 含酸望松柏,仰面诉穹苍。 去去勿复道,苦饥形貌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洛阳坂(luò yáng bǎn):洛阳的斜坡,指洛阳城外的道路。
  • 目极:目光所及之处。
  • 群物:万物。
  • 大化:大自然的变迁。
  • 六龙: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六匹龙马,这里指太阳。
  • :沉落。
  • 西荒:西方的荒野,指太阳落山的地方。
  • 豺狼:比喻凶恶的人。
  • :比喻严酷的环境。
  • 遗粟:剩余的粮食。
  • 空场:空旷的场地。
  • 含酸:内心感到悲伤。
  • 穹苍:天空。

翻译

清晨登上洛阳的斜坡,极目远望,天空一片茫茫。 万物随着大自然的变迁而变化,太阳也沉落在西方的荒野。 豺狼般的恶人日益增多,草木因严寒而结霜。 饥荒之年没有剩余的粮食,众多的鸟儿飞离了空旷的场地。 路旁是谁家的孩子,白发苍苍,离开了故乡。 他含着悲伤望着松柏,仰面向天空诉说。 走吧,不要再说了,因为饥饿而形貌憔悴,令人伤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诗人孟郊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切感受。诗中,“晨登洛阳坂,目极天茫茫”开篇即展现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感慨,而“群物归大化,六龙颓西荒”则隐喻了时代的变迁和衰败。诗中的“豺狼日已多,草木日已霜”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最后,通过“路傍谁家子,白首离故乡”等句,诗人表达了对流离失所者的深切同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孟郊对时代悲剧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孟郊

孟郊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500篇诗文

孟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