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汉江南行将赴夏口途次江陵界寄裴尚书
五部拥双旌,南依墨客卿。
关山迥梁甸,波浪接湓城。
烟景迷时候,云帆渺去程。
蛤珠冯月吐,芦雁触罗惊。
浦树凝寒晦,江天湛镜清。
赏心随处惬,壮志逐年轻。
舟楫不可驻,提封如任情。
向方曾指路,射策许言兵。
兰渚歇芳意,菱歌非应声。
元戎武昌守,羊祜幸连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部:指唐代的五个行政区域,这里泛指各地。
- 双旌:双重的旗帜,象征高级官员的身份。
- 墨客卿:指文人或学者。
- 关山:指边关的山川。
- 迥(jiǒng):远。
- 梁甸:指梁州(今陕西一带)的郊野。
- 湓城:指浔阳(今江西九江),因湓水得名。
- 烟景:烟雾缭绕的景色。
- 云帆:高大的帆船。
- 蛤珠:蛤蜊中的珍珠。
- 冯月:依傍着月亮。
- 芦雁:芦苇中的雁。
- 触罗:触动网罗,指被捕。
- 浦树:水边的树。
- 凝寒晦:凝结着寒气和昏暗。
- 湛镜清:像镜子一样清澈。
- 赏心:愉悦的心情。
- 随处惬:无论在哪里都感到满足。
- 壮志:雄心壮志。
- 逐年轻: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年轻。
- 舟楫:船只。
- 不可驻:不能停留。
- 提封:指提拔和封赏。
- 任情:随心所欲。
- 向方:指向的方向。
- 射策:古代的一种考试方式,这里指对策。
- 许言兵:允许谈论军事。
- 兰渚:长满兰草的水边地。
- 菱歌:采菱时唱的歌。
- 元戎:主帅。
- 武昌守:武昌的守将。
- 羊祜:西晋名将,曾镇守武昌。
- 幸连营:幸运地与军队相连。
翻译
我作为五部的高级官员,手持双旌,南行依傍着文人学者。边关的山川遥远,波浪与浔阳相连。烟雾缭绕的景色使人迷失方向,高大的帆船驶向渺茫的旅程。蛤蜊中的珍珠依傍着月亮吐露,芦苇中的雁被网罗惊动。水边的树凝结着寒气和昏暗,江天像镜子一样清澈。无论在哪里,愉悦的心情都得到满足,雄心壮志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年轻。船只不能停留,提拔和封赏随心所欲。曾经指向的方向,对策允许谈论军事。长满兰草的水边地停止了芳香,采菱时唱的歌并非应声而起。主帅是武昌的守将,幸运地与军队相连,就像西晋名将羊祜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武元衡在冬日汉江南行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武元衡以官员的身份,带着双旌南行,途中经历了关山、波浪、烟景等自然景象,以及蛤珠、芦雁等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景色的壮美。诗人的心情随着景色的变化,从迷茫到清澈,再到壮志年轻,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状的满足。最后,诗人以武昌守将和羊祜的典故,暗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军事的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武元衡
武元衡,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 198篇诗文
武元衡的其他作品
- 《 闻严秘书与正字及诸客夜会因寄 》 —— [ 唐 ] 武元衡
- 《 塞下曲 》 —— [ 唐 ] 武元衡
- 《 长安贼中寄题江南所居茱萸树 》 —— [ 唐 ] 武元衡
- 《 赠佳人 》 —— [ 唐 ] 武元衡
- 《 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圜丘行事合于中书宿斋移止于集贤院叙情见寄之什 》 —— [ 唐 ] 武元衡
- 《 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 》 —— [ 唐 ] 武元衡
- 《 酬谈校书长安秋夜对月寄诸故旧 》 —— [ 唐 ] 武元衡
- 《 送韦侍御司议赴东都 》 —— [ 唐 ] 武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