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草枯马蹄轻,角弓劲如石。 骄虏初欲来,风尘暗南国。 走檄召都尉,星火剿羌狄。 吾身许报主,何暇避锋镝。 白露湿铁衣,半夜待攻击。 龙沙早立功,名向燕然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角弓:用角装饰的弓。
  • :坚硬,这里指弓弦拉紧。
  • 骄虏:骄傲的敌人。
  • 风尘:战争的烟尘。
  • 南国:指中国南方。
  • 走檄:急速传递的文书。
  • 都尉:古代官职名,这里指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 星火:形容行动迅速,如同流星。
  • :讨伐,消灭。
  • 羌狄:古代对西北边疆民族的称呼。
  • 锋镝:锋利的箭头,这里指战争的危险。
  • 铁衣:战士的铠甲。
  • 龙沙:指边疆的沙漠。
  • 燕然:古代山名,这里指边疆的战功纪念地。

翻译

草原上的草已经枯萎,马蹄轻盈,角弓拉得紧如石头。 骄傲的敌人正打算来犯,战争的烟尘遮蔽了南国。 急速的文书召集都尉,行动迅速如同流星,去讨伐羌狄。 我身负报国之责,哪里有时间躲避战争的危险。 白露沾湿了战士的铠甲,半夜等待攻击的命令。 在边疆的沙漠中早日立下战功,名字将被刻在燕然的纪念碑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疆战士的英勇与决心。诗中,“草枯马蹄轻”一句,既描绘了边疆的荒凉景象,又暗示了战士的轻装疾行。随后的“角弓劲如石”和“骄虏初欲来”则进一步以具象的武器和敌人的动态,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走檄召都尉”和“星火剿羌狄”等句,表达了战士们迅速响应号召,勇敢出征的决心。结尾的“龙沙早立功,名向燕然勒”则是对战士们立功边疆,名垂青史的期望和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特色。

武元衡

武元衡,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 1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