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叙怀寄崔十五

延首直城西,花飞绿草齐。迢遥隔山水,怅望思游子。 百啭黄鹂细雨中,千条翠柳衡门里。门对长安九衢路,愁心不惜芳菲度。 风尘冉冉秋复春,钟鼓喧喧朝复暮。汉家宫阙在中天,紫陌朝臣车马连。 萧萧霓旌合仙仗,悠悠剑佩入炉烟。李广少时思报国,终军未遇敢论边。 无媒守儒行,荣悴纷相映。家甚长卿贫,身多公干病。 不知身病竟如何,懒向青山眠薜萝。鸡黍空多元伯惠,琴书不见子猷过。 超名累岁与君同,自叹还随鹢退风。闻说唐生子孙在,何当一为问穷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延首:伸长脖子远望。
  • 迢遥:遥远。
  •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 九衢路:指四通八达的道路。
  • 芳菲:指花草的香气,也泛指花草。
  • 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
  • 冉冉:渐渐。
  • 钟鼓:指钟和鼓,古代用于报时或庆典。
  • 紫陌:指京城的道路。
  • 霓旌:古代皇帝出行时的一种仪仗。
  • 仙仗:指皇帝的仪仗。
  • 剑佩:佩剑和玉佩,古代官员的服饰。
  • 终军:汉代名将,以勇猛著称。
  • 无媒:没有引荐的人。
  • 荣悴:兴盛与衰败。
  • 长卿:指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此处比喻贫穷。
  • 公干:指三国时期的文学家蔡邕,此处比喻多病。
  • 薜萝:薜荔和女萝,两种植物,常用来比喻隐居。
  • 鸡黍:指简单的饭菜,也用来表示款待客人。
  • 元伯:东汉时期的张劭,以好客著称。
  • 子猷:东晋时期的王徽之,以放达不羁著称。
  • 鹢退风:比喻逆境或退步。
  • 唐生:指唐举,古代著名的相士。
  • 穷通:命运的好坏。

翻译

我伸长脖子向城西望去,只见花儿飘飞,绿草如茵。山水遥远,隔断了视线,我怅然若失,思念着远游的亲人。细雨中,黄鹂鸟的叫声百转千回,千条翠柳在简陋的房屋里摇曳。门前对着长安城四通八达的道路,我忧愁的心思无法随着花草的香气飘散。

世俗的纷扰渐渐地从秋到春,钟鼓声从早到晚喧闹不停。汉家的宫阙高耸入云,京城的道路上朝臣的车马络绎不绝。皇帝的仪仗中,霓旌飘扬,剑佩随着炉烟悠悠进入宫中。我像李广年轻时一样渴望报国,却像终军未得机遇,只能私下议论边疆之事。

没有引荐的人,我坚守儒者的行为,兴盛与衰败交织在一起。我的家境像司马相如一样贫穷,身体像蔡邕一样多病。我不知道自己的病情究竟如何,懒得向青山隐居,与薜荔女萝为伴。虽然有简单的饭菜可以款待客人,但不见有像张劭那样的好客之人,也不见有像王徽之那样放达不羁的朋友来访。

多年来,我与你一样追求名声,自叹不如,像逆风中的鹢鸟一样退步,听说唐举的子孙还在,何时能有机会询问自己的命运好坏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迷茫。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花飞绿草、黄鹂细雨、翠柳衡门等,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忧郁的氛围。通过对李广、终军等历史人物的引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报国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最后,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对命运的探询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武元衡

武元衡,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 1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