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里

· 姚合
旧客常乐坊,井泉浊而咸。 新屋新昌里,井泉清而甘。 僮仆惯苦饮,食美翻憎嫌。 朝朝忍饥行,戚戚如难堪。 中下无正性,所习便淫耽。 一染不可变,甚于茜与蓝。 近贫日益廉,近富日益贪。 以此当自警,慎勿信邪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僮仆:仆人。(“僮”读作“tóng”)
  • 憎嫌:厌恶嫌弃。
  • 戚戚:忧愁、悲哀的样子。
  • 淫耽:放纵沉溺。
  • :一种红色的植物染料。(“茜”读作“qiàn”)
  • :此处指可提取靛青的植物,可作蓝色染料。

翻译

以前住在常乐坊的时候,那里的井水浑浊而且咸涩。如今搬到新昌里的新屋,这里的井水清澈而且甘甜。仆人习惯了喝苦井水,面对美食反而厌恶嫌弃。天天忍受着饥饿前行,忧愁悲哀的样子让人觉得难受。中下层的人没有正直的品性,他们所习惯的便是放纵沉溺。一旦染上不好的习性就难以改变,比茜草和蓝草染成的颜色还难以褪去。接近贫穷的人会越来越节俭,接近富贵的人会越来越贪婪。应当以此来自我警醒,千万不要听信邪恶的谗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旧居常乐坊井水的浊咸和新居新昌里井水的清甘,引出对人的品性和习惯的思考。诗中指出,僮仆习惯了苦日子后,面对好的改变却不能适应,反映了人们一旦形成某种习惯或品性,就很难改变的现象。同时,诗中还提到了近贫者廉、近富者贪的观点,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最后,诗人以这些现象为警示,告诫人们要自我警醒,不要被邪恶的谗言所误导。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揭示了人性和社会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姚合

姚合

唐陕州硖石人,一说吴兴人。姚崇曾孙,一说姚崇曾侄孙。宪宗元和十一年进士。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敬宗宝历中为监察御史。文宗大和中,出为金、杭州刺史。入为谏议大夫,改给事中。时民诉牛羊使夺其田,诏朱俦覆按,猥以田归使,合劾发其私,以地还民。官终秘书监。工诗,其诗称武功体。与贾岛并称贾姚或姚贾。曾选王维、钱起等人诗编为《极玄集》。有诗集等。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