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井

上公旌节在徐方,旧井莓苔近寝堂。 访古因知彭祖宅,得仙何必葛洪乡。 清虚不共春池竟,盥漱偏宜夏日长。 闻道延年如玉液,欲将调鼎献明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公:古代官爵名,这里指高官。
  • 旌节:古代用来表示身份和权力的旗帜和符节。
  • 徐方:地名,指徐州。
  • 莓苔:青苔。
  • 寝堂:卧室或祠堂。
  • 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人物。
  • 葛洪:东晋时期的著名道士、炼丹家。
  • 清虚:清静虚无,指道家追求的精神境界。
  • 盥漱:洗漱。
  • 延年:延长寿命。
  • 玉液:比喻美酒或仙丹。
  • 调鼎:古代烹饪用语,比喻治理国家。
  • 明光:光明,这里可能指朝廷或皇帝。

翻译

高官的旗帜和符节在徐州飘扬,古老的井边长满了青苔,靠近寝堂。探访古迹,得知这里是彭祖的故居,想要成仙何必非去葛洪的故乡。清静虚无的境界不与春池争艳,夏日洗漱时更显得宜人。听说延年益寿如同饮下玉液,我欲将这调鼎之术献给明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彭祖井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传说中长寿人物彭祖的敬仰,以及对道家清虚境界的向往。诗中“访古因知彭祖宅,得仙何必葛洪乡”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古迹的探寻,也表达了对道家仙境的向往。末句“欲将调鼎献明光”则体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治理国家的抱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追求。

皇甫冉

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唐代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 2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