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

· 李白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 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 朝鸣昆丘树,夕饮砥柱湍。 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寒。 幸遇王子晋,结交青云端。 怀恩未得报,感别空长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琅玕(láng gān):美玉或玉树的果实,这里比喻珍贵之物。
  • 刺蹙(cì cù):急切不安的样子。
  • 昆丘:即昆仑山,传说中的仙山。
  • 砥柱:山名,位于黄河中游,比喻坚定的立场或支撑。
  • 王子晋:传说中的仙人,这里指高人雅士。

翻译

凤凰饥饿时不吃粟米,只食用珍贵的琅玕。 怎能与普通的鸡群,急切不安地争夺一顿饭。 早晨在昆仑山的树上鸣叫,傍晚在砥柱山的急流中饮水。 归巢的路途遥远,独自宿于寒冷的天霜之中。 幸运地遇到了仙人王子晋,在青云之上结交朋友。 怀着未能报答的恩情,感慨离别只能空自长叹。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凤凰与群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的不屑。诗中“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展现了凤凰的高洁,而“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则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后文通过描绘凤凰的孤独和高远,以及与仙人王子晋的交往,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