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次鲁公韵

· 张弼
龙函凤诏百蛮开,迢递逾年未拟回。 晓度竹桥涵碧影,暮经山烧扑寒灰。 孔明一为炎刘入,赵尉初烦陆贾来。 声教于今真□暨,礼文应备不须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龙函凤诏:指皇帝的诏书,用以形容其尊贵和重要。
  • 百蛮:古代对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
  •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 涵碧影:指竹桥下的水影,碧色深邃。
  • 山烧:山火,山中的野火。
  • 扑寒灰:指山火烧过的灰烬,带有寒意。
  • 孔明: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智谋著称。
  • 炎刘:指汉朝,因刘邦自称“赤帝子”,故称炎刘。
  • 赵尉:赵佗,南越国的建立者。
  • 陆贾:西汉初年的著名辩士,曾出使南越,劝说赵佗归汉。
  • 声教:指国家的教化。
  • :至,到。
  • 礼文:礼仪和文教。

翻译

皇帝的诏书向百蛮之地开放,我已远行逾年,仍未打算返回。清晨走过竹桥,水影涵碧,傍晚经过山火焚烧之地,灰烬带着寒意。诸葛亮曾为了汉朝的复兴而深入南蛮,赵佗也曾因陆贾的到来而开始归顺汉朝。如今,国家的教化已经真正普及至此,礼仪和文教应当完备,无需再做裁剪。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远行南方的经历和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如“晓度竹桥涵碧影”和“暮经山烧扑寒灰”,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景色的变化。诗中还融入了历史典故,如诸葛亮和赵佗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教化普及的欣慰和对礼仪文教完备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怀。

张弼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