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后一日登石钟寺

渡水闻声见石钟,石钟之上见芙蓉。 无多野客乘秋屐,有个僧人制毒龙。 鸿影不期黄叶到,菊花那许白云封。 一尊须补重阳醉,酌对匡山五老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
  • 石钟寺:寺名,具体位置不详。
  • 芙蓉:指芙蓉花,也可能是指山峰如芙蓉。
  • 野客:指山野之人,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
  • 秋屐:秋天穿的木屐。
  • 僧人制毒龙:可能指僧人制服恶念或邪恶之物,毒龙在此比喻恶念或邪恶。
  • 鸿影:鸿雁的影子,常用来象征远行或思念。
  • 菊花:秋季开花的植物,常与重阳节联系在一起。
  • 白云封:白云覆盖,形容山中云雾缭绕。
  • 匡山五老峰:匡山的一个景点,五老峰。

翻译

渡过水面,听到声音便知是石钟寺,站在石钟寺之上,可以看到如芙蓉般美丽的山峰。 没有多少山野之人穿着秋天的木屐来此,却有一位僧人在这里制服了心中的恶念。 鸿雁的影子不期而至,黄叶也随之飘落,菊花盛开,却不允许白云将其覆盖。 一杯酒必须补充重阳节的醉意,对着匡山的五老峰慢慢品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阳节后一天登上石钟寺的所见所感。诗中,“石钟”与“芙蓉”相映成趣,展现了山寺的幽静与山峰的秀美。通过“野客”与“僧人”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净化的追求。结尾的“重阳醉”与“五老峰”则巧妙地将节日氛围与自然景观结合,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梁以壮

梁以壮(一六○七─?),字又深,号芙汀居士。番禺人。以壮祖在明朝历有宦声,夙有家学。以壮年十一负文字之名,弱冠即有著述,后曾出岭游历。著有全集二十六卷,《兰扃前集》为其另行编选。 ► 3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