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铁冶涌泉湖

百里青山夹道花,柳迷幽谷有人家。 望连野色堪邀月,坐漱清溪可当茶。 傍水桃源仙地近,隔林渔火世途赊。 披襟今夕同君醉,愁绝何年泛海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铁冶: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当时的冶炼场所。
  • 涌泉湖: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有泉水涌出的湖泊。
  • 戚继光:明朝著名军事家、抗倭名将。
  • 幽谷:深邃幽静的山谷。
  • 邀月:邀请月亮,形容景色宜人,可以与月共赏。
  • :漱口,这里指用清溪水漱口,比喻水的清澈。
  • 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境地,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 世途赊:世途遥远,赊指遥远。
  • 披襟:敞开衣襟,形容豪放不羁。
  • 泛海槎:乘船出海,槎指木筏或小船。

翻译

百里长的青山道路两旁开满了花,柳树遮蔽的幽静山谷中有人家居住。 远望野外景色,足以邀请月亮共赏,坐在清澈的溪水旁,可以用溪水漱口,仿佛品尝清茶。 靠近水边的桃源仙境近在咫尺,隔着树林的渔火显得世途遥远。 今夜敞开衣襟与你一同醉饮,忧愁至极,何时才能乘船出海远行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百里青山”、“柳迷幽谷”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诗中“邀月”、“漱清溪”等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亲近,而“桃源”、“渔火”则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结尾的“披襟同醉”与“愁绝泛海”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远行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

戚继光

戚继光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