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台谒苏文忠公像
长公不可作,遗像见丰标。
台接丹丘月,门临沧海潮。
一官空白首,十载为青苗。
玉简芳名纪,瑶编绮思饶。
感时真慕贾,著论每凌晁。
伊昔金莲遇,何年断梗飘。
投珠人共惜,毁璧祸难销。
旧迹嗟夷漫,荒祠更寂寥。
砌閒衰草积,牖暗暮云彯。
哀些难成调,忠魂讵可招。
丹青犹蔼蔼,松桧已萧萧。
渔火连江暗,霜钟振壑遥。
旅怀多感激,行矣寄长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妙高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一处高台。
- 谒:拜访。
- 苏文忠公:即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谥号文忠。
- 丰标:风度,仪表。
- 丹丘:神话中的仙山,常用来指代仙境。
- 瑶编:指珍贵的书籍或文章。
- 绮思:美好的思绪或构思。
- 慕贾:羡慕贾谊。贾谊是西汉初年的文学家,以才华横溢著称。
- 著论:撰写文章或论述。
- 凌晁:超越晁错。晁错是西汉政治家、文学家。
- 金莲:指苏轼的诗文,因其才华横溢,如同金莲一般珍贵。
- 断梗:比喻漂泊无定的生活。
- 投珠:比喻珍贵的才华或物品被埋没。
- 毁璧:比喻美好的事物被破坏。
- 夷漫:荒废,废弃。
- 寂寥:寂寞,冷清。
- 哀些:哀伤的曲调。
- 忠魂:忠诚的灵魂。
- 丹青:指画像。
- 蔼蔼:和蔼可亲的样子。
-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的声音。
- 霜钟:指秋天的钟声。
- 振壑:回响在山谷中。
- 旅怀:旅途中的心情。
- 长谣:长诗。
翻译
苏轼已经不在了,只能通过遗像来瞻仰他的风采。妙高台靠近仙境般的月光,门前是波涛汹涌的沧海。苏轼一生空有一身官职,十年间只为青苗法而忧心。他的名字被记载在珍贵的玉简上,他的文章充满了美好的思绪。我真羡慕贾谊的才华,苏轼的论述总是超越晁错。他曾得到皇帝的赏识,却也经历了漂泊无定的生活。他的才华被埋没,他的不幸难以消除。旧时的遗迹已经荒废,他的祠堂也变得冷清。台阶上积满了衰草,窗户里透着暮云。哀伤的曲调难以成调,忠诚的灵魂怎能被招回。画像依旧和蔼可亲,松桧却已随风萧萧。渔火在江面上暗淡,秋天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旅途中的心情充满感慨,我将寄去这首长诗。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苏轼遗像的瞻仰,表达了对苏轼才华与遭遇的敬仰与同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丹丘月”、“沧海潮”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苏轼一生的起伏与不幸。诗人的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苏轼才华的羡慕,也有对其遭遇的同情,更有对自己旅途中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苏轼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