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镇海楼

南国山川古霸图,秋深云气已全无。 台荒草没谁频到,松影鸾归不复呼。 一带晚潮吞地阔,数行新雁入天孤。 何方尽醉迎霜月,寒角重城动四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 镇海楼:位于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
  • 南国:指中国南方。
  • 霸图:指古代帝王的霸业图谋。
  • 台荒:指荒废的台地。
  • 松影鸾归:松树的影子,鸾鸟归巢。
  • 一带晚潮:指海边的晚潮。
  • 吞地阔:形容潮水浩渺,似乎吞没了广阔的土地。
  • 数行新雁:几行新来的雁群。
  • 霜月:指农历九月,此时已有霜降。
  • 寒角:寒风中的号角声。
  • 重城:指城墙厚重的城市。
  • 四隅:四方角落。

翻译

在重阳节登上镇海楼,眺望南方的山川,古时的霸业图谋如今已成历史。秋深时节,云气全无,一片晴朗。荒废的台地上,草木丛生,无人频至。松树的影子下,鸾鸟归巢,不再呼唤。海边的晚潮浩渺,似乎吞没了广阔的土地。几行新来的雁群飞入孤寂的天空。在这霜月之夜,何处可以尽情醉饮,迎接这寒冷的月光?寒风中的号角声在厚重的城墙间回荡,震动着四方的角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重阳节登高望远的景象,通过对南国山川、秋云、荒台、松影、晚潮、新雁等自然元素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古往今来变迁的感慨。诗中“一带晚潮吞地阔,数行新雁入天孤”以壮阔的笔触勾勒出海潮的浩渺和雁群的孤寂,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结尾的“寒角重城动四隅”则通过声音的描写,加深了秋夜的寂寥和历史的沉重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转和历史沧桑的深刻思考。

梁以壮

梁以壮(一六○七─?),字又深,号芙汀居士。番禺人。以壮祖在明朝历有宦声,夙有家学。以壮年十一负文字之名,弱冠即有著述,后曾出岭游历。著有全集二十六卷,《兰扃前集》为其另行编选。 ► 3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