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奇松歌
蓬莱畔,奇尔松,苍鳞黛鬣身虬龙。风雨时时吟不歇,炎天凄切寒无冬。
问之何代谁植此,精神命脉羌如彼。初不避山林,原不竟朝市。
久随冷淡缘,静任盈虚理。寿已千龄外,恍然一瞬里。
松有闻,尘嚣两耳具纷纭。松有见,转眼荣瘁亦堪叹。
松若有心情,能忘利与名。人非松,松非人,古来那具千年身?
龙争与虎斗,转盼即成陈。松兮人兮奈尔何,摇笔且放奇松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鳞黛鬣:形容松树的树皮和针叶,苍鳞指树皮,黛鬣指深绿色的针叶。
- 虬龙:古代传说中的龙,这里比喻松树的形态蜿蜒曲折。
- 炎天凄切寒无冬: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松树也显得凄凉,仿佛没有冬天的寒冷。
- 盈虚理:指自然界中事物的盛衰变化规律。
- 荣瘁:指事物的兴衰变化。
翻译
在蓬莱的边缘,有一棵奇异的松树,它的树皮苍老如鳞,针叶深绿如鬣,形态蜿蜒如龙。无论风雨如何,它总是不停地吟唱,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它也显得凄凉,仿佛没有冬天的寒冷。
询问这棵松树是何代何人所植,它的精神和生命力竟如此顽强。它原本就不避山林,也不追求朝市的繁华。它长久地与冷淡为伴,静静地遵循着自然的盛衰规律。它已经活了千多年,仿佛一瞬间就过去了。
松树听到了什么,尘世的喧嚣在它的耳边纷纭。松树看到了什么,转眼间的兴衰变化也令人叹息。如果松树有情感,它应该能忘记名利。人不是松树,松树也不是人,自古以来哪有能活千年的人?
龙争虎斗,转眼间就成了过去。松树啊,人啊,你们又能怎样呢?我只能摇笔写下这首奇松的歌。
赏析
这首作品以松树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松树的坚韧与超然,象征着一种不受世俗纷扰、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松树的描绘,作者反思了人生的短暂与名利之虚无,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戚继光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