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入白云访雪谷密因诸上人精舍二首

秋山乘兴信蓝舆,支遁山云独掩庐。 真谛可参无上法,浮生暂署阿兰居。 双趺慧日依林静,半岭晨钟集涧疏。 此地情缘知不浅,何年身世许凭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蓝舆:古代一种用蓝色布覆盖的轿子。
  • 支遁:东晋时期的高僧,此处指代高僧。
  • 真谛:佛教中的真理。
  • 可参:可以参悟。
  • 无上法:至高无上的佛法。
  • 浮生:指人生。
  • :居住。
  • 阿兰居:指僧人的居所。
  • 双趺:指双脚,这里指僧人打坐的姿势。
  • 慧日:智慧如日,指佛的智慧。
  • 依林静:依靠在静谧的林中。
  • 晨钟:早晨的钟声。
  • 集涧疏:钟声在山涧中回荡,显得稀疏。
  • 情缘:指与佛教的缘分。
  • 身世:个人的命运和经历。
  • 凭虚:超脱世俗,达到虚无的境界。

翻译

秋日乘着蓝舆前往山中,高僧的庐舍被云雾遮掩。 在这里可以参悟至高无上的佛法,暂时居住在僧人的居所。 僧人打坐的智慧之光依偎在静谧的林中,早晨的钟声在山涧中回荡,显得稀疏。 此地与佛教的缘分不浅,何时才能超脱世俗,达到虚无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山中访僧的情景,通过“蓝舆”、“支遁山云”等意象展现了山中的幽静与神秘。诗中“真谛可参无上法”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后两句通过对“双趺慧日”和“晨钟集涧”的描写,进一步营造了山中修行的宁静氛围。结尾的“此地情缘知不浅,何年身世许凭虚”则抒发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达到精神自由境界的渴望。

梁元柱

梁元柱,召补福建道御史。三年,监北京乡试。旋奉敕按云南,便道归省,连遭父母之丧,起补广西参议,未赴而病卒。有《偶然堂集》四卷。事见罗孙耀撰墓志铭、吴元翰撰行状。清黄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顺德县志》卷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 ► 1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