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头还山言故乡茶山离散之状感作
神宗世号太平时,老稚春风共放眉。
井里万家攒突兀,虹桥千柱筑涟漪。
冶游锦瑟留江月,纵猎雕鞍出广陂。
百年快事那堪保,昨见桃花人已老。
三朝变态无几时,渐入萧条尚能好。
连年戎马征粟刍,巨室金钱敛如扫。
长官爱财白日寝,奸雄窃发何能禁。
处堂谁及动殷忧,淫侈先为此时朕。
偶有山童自里来,豹狼方逼市城摧。
颓垣野妪啼青草,战垒遗骸知阿谁。
遗骸不掩枯连镞,暮雨低原闻鬼哭。
参差高阁成墟烟,永巷蓬蒿深蔟蔟。
一朝故旧如秋风,零落天涯梦华屋。
当知缘妄乘化来,生死劳劳苦如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头:指头发苍白的老人。
- 神宗世号:指明朝神宗皇帝的时期。
- 老稚:老人和小孩。
- 井里:指乡里,村庄。
- 攒:聚集。
- 突兀:高耸,突出。
- 虹桥:美丽的桥梁。
- 涟漪:水波纹。
- 冶游:游冶,游玩。
- 锦瑟:华美的瑟,古代乐器。
- 雕鞍:装饰华丽的马鞍。
- 广陂:广阔的坡地。
- 三朝:指三个朝代,这里可能指明朝末年的动荡时期。
- 戎马:战马,指战争。
- 粟刍:粮食和草料。
- 巨室:大户人家。
- 淫侈:过度奢侈。
- 朕:皇帝的自称,这里指皇帝的预兆。
- 山童:山中的小孩。
- 豹狼:比喻凶恶的敌人。
- 市城摧:城市被摧毁。
- 野妪:野外的老年妇女。
- 遗骸:遗体。
- 镞:箭头。
- 永巷:长巷。
- 蓬蒿:杂草。
- 蔟蔟:丛生。
- 秋风:比喻事物的衰败。
- 华屋:华丽的房屋。
- 乘化:顺应自然的变化。
- 生死劳劳:生死轮回,劳苦不息。
- 蓼:一种植物,这里比喻苦难。
翻译
在明朝神宗皇帝的太平时期,老人和小孩在春风中都显得眉开眼笑。村庄里万家灯火,高耸入云,美丽的桥梁如水波纹般筑成。人们在江月下弹奏锦瑟,尽情游玩,骑着装饰华丽的马鞍在广阔的坡地上纵猎。百年间的快乐事情怎能长久,昨天还见桃花盛开,人已老去。三个朝代的变迁转瞬即逝,逐渐进入萧条,还能有什么好景。连年战争,粮食和草料被征用,大户人家的金钱被搜刮一空。长官贪财,白天睡觉,奸雄趁机作乱,如何能禁止。在堂上谁能及时察觉到深重的忧虑,过度的奢侈已经预示了此时的危机。偶然有山中的小孩从乡里来,告诉我们豹狼般的敌人正在逼近,城市被摧毁。颓垣断壁中,野外的老年妇女在青草中哭泣,战场上遗留的骸骨无人掩埋,箭头连着枯骨,夜晚在低矮的原野上听到鬼魂的哭泣。参差不齐的高阁成了废墟,长巷中蓬蒿丛生。一旦旧时的朋友如秋风般散去,零落在天涯,梦中回忆华丽的房屋。应当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妄图顺应自然的变化而来,生死轮回,劳苦不息,如同蓼草般苦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诗人通过对过去太平盛世的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战乱和腐败的深切忧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井里万家攒突兀”、“虹桥千柱筑涟漪”等,展现了昔日的美好景象,而“颓垣野妪啼青草”、“战垒遗骸知阿谁”则描绘了战乱后的凄凉。整首诗语言凝重,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