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博士之任南雄

夫君沿牒已三年,何意徵书下九天。 方朔似增金马粟,郑虔仍冷广文毡。 经传六馆诸生后,海涌三山落照前。 春色旧都饶綵笔,何人能和两京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沿牒:随牒,根据文书出任外官。“牒”(dié),文书。
  • 徵书:古代朝廷征辟贤才的文书。“徵”(zhēng),召集。
  • 九天:天的最高处,形容极高。传说古代天有九重,这里也可泛指朝廷。
  • 方朔:东方朔,西汉辞赋家,曾自称侏儒,蒙武帝恩宠,得赏赐较多。
  • 金马粟:指俸禄。
  • 郑虔:唐代文学家、书画家,曾官广文馆博士,生活清苦。
  • 广文毡:唐代郑虔为广文馆博士,时人以广文毡冷形容其清苦。
  • 六馆:国子监的别称。
  • 綵笔:绚丽的文笔。“綵”(cǎi),同“彩”。

翻译

我的朋友你根据文书出任外官已经三年了,没想到朝廷征辟的文书从九天之上降下。你得到的待遇好像东方朔增加了俸禄,而像郑虔那样仍然清苦地生活着。在国子监的诸生之后传授经学,眼前是大海波涛汹涌,三山耸立在落日余晖之前。旧都的春色有许多绚丽的风景可写,有谁能够像你一样写出媲美两京的诗篇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欧必元送董博士去南雄赴任。诗的前两句表达了对董博士接到朝廷征书的意外和他在外为官三年的经历。中间两句用东方朔和郑虔的典故,暗示董博士的待遇和生活状况,既有可能得到较好的待遇,也可能面临一些清苦。后两句描绘了南雄的景色和对董博士文学才华的赞美,认为他能够以绚丽的文笔描绘出旧都的春色,并且期待他能创作出媲美两京的诗篇。整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对他的才华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同时通过写景和用典,使诗歌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欧必元

欧必元,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