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芳上人游兴国清凉寺并柬竹间禅伯

· 刘崧
又飞云锡度林关,好去清凉第一山。 宝气定随楼阁见,禅心长共水云閒。 幡幢说法千华里,瓶钵看经万竹间。 从此岩栖相见少,肯将诗句落尘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锡:锡杖,僧人出行携带的法器。(“锡”读作“xī”)
  • 林关:山林的关隘。
  • 宝气:神奇的气息。
  • 楼阁:泛指多层的建筑物。
  • 禅心:佛教用语,指清静寂定的心境。
  • 水云:水和云,多借指隐者的居处。
  • :同“闲”。
  • 幡幢(fān chuáng):旌旗之类。幡,通“旛”。幢,一种垂筒形旌旗,饰以羽毛、锦绣。
  • 说法:讲说佛法。
  • 千华里:指广泛的地域。
  • 瓶钵: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
  • 岩栖:在山洞里居住,指隐居。
  • 尘寰(chén huán):人世间。

翻译

芳上人又带着云锡杖越过山林关隘,前往那堪称清凉的第一山——兴国清凉寺。神奇的气息定然随着楼阁显现,禅心长久地与水云一样悠闲。在广阔的地域里,旌旗飘扬,讲说佛法,在万竹之间,看着经书,携带瓶钵。从此在山洞中隐居,相见的机会变少了,怎肯将诗句落入这尘世之中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芳上人前往兴国清凉寺的情景,表现了佛教的氛围和禅者的心境。诗中通过“宝气定随楼阁见,禅心长共水云閒”表达了寺庙的神秘气息和禅者内心的宁静。“幡幢说法千华里,瓶钵看经万竹间”形象地展现了佛法的传播和修行的场景。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芳上人隐居修行的理解和对其超脱尘世的赞赏。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简练,富有禅意。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