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司竹桂橘三植皆南州高品感而有作时虞逆瑾见害三首

摇落方同楚客伤,峥嵘一树好秋光。 谁从月窟移仙种,独把天香殿众芳。 玉露濯枝丛浅碧,金丹点蕊破轻黄。 广寒记得曾攀折,屈指于今己十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楚客:指客居他乡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像楚国的游子一样感到忧伤。
  • 峥嵘:形容树木高大挺拔的样子。
  • 月窟:传说中月亮中的地方,这里指遥远的地方。 (:kū)
  • 仙种:指珍贵、神奇的植物品种。
  • 天香:芳香的美称,这里指桂树的香气。
  • 殿:在文中意为“超过”。
  • 玉露:秋天的露水,象征着滋润和纯净。
  • :zhuó):洗。
  • 金丹:这里形容桂花的花蕊如金丹般珍贵。
  • 点蕊:点缀花蕊。
  • 轻黄:淡黄色,指桂花的颜色。
  • 广寒:传说中月亮上的宫殿,代指月宫。

翻译

如同楚国的游子一般,我为草木的凋零而感到忧伤,而那高大挺拔的桂树在这美好的秋光中显得格外独特。是谁从那遥远的月窟之地移栽来这珍贵的桂树品种呢?它独自以其浓郁的芳香超过了其他的花卉。秋露滋润着桂树的枝条,使其呈现出浅浅的碧绿色,金黄色的花蕊如金丹般点缀其中,打破了那淡淡的黄色。我还记得曾在月宫中攀折桂枝,屈指算来,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十年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以桂树为描写对象,通过对桂树的形态、香气和作者对其的联想,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诗的开头,作者以楚客自比,表达了自己的忧伤之情,但紧接着通过描写桂树的峥嵘和秋光中的美好,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别样的氛围。“谁从月窟移仙种,独把天香殿众芳”两句,强调了桂树的珍贵和独特的香气,使其在众多花卉中脱颖而出。后面的“玉露濯枝丛浅碧,金丹点蕊破轻黄”,则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细腻地描绘了桂树的美丽和芬芳。最后两句,作者通过回忆在月宫中攀折桂枝的往事,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将作者的情感与桂树的形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