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水画四首韩昌黎送李愿序

· 刘崧
群木飒萧萧,虚堂坐寂寥。 秋声方永夜,月色自中宵。 目倦青编过,眠迟绛蜡消。 平生江海志,及此叹飘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飒萧萧(sà xiāo xiāo):形容风声。
  • 虚堂:空寂的厅堂。
  • 永夜:长夜。
  • 青编:借指书籍。
  • 绛蜡(jiàng là):红色的蜡烛。

翻译

树木在风中飒飒作响,萧萧声不断,我坐在空寂的堂屋里,感到孤独寂寥。秋声在漫漫长夜中持续传来,月色从半夜开始洒下。看书看得眼睛疲倦,不知不觉过了很久,入睡很迟,红色的蜡烛也渐渐燃尽。我这一生有着隐居江海的志向,到此时却只能感叹身世的飘摇不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孤寂的秋夜图。诗中的景物描写“群木飒萧萧”“秋声方永夜,月色自中宵”,营造出一种萧瑟、清冷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寂寥。“目倦青编过,眠迟绛蜡消”则表现了诗人的专注与沉思,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时间的流逝感。最后一句“平生江海志,及此叹飘摇”,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志向的思考和对现状的无奈感叹。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