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旷伯逵

· 刘崧
吴憩峰前看夕阳,浮云东渡思茫茫。 双林春入烟霞古,百谷波回雾雨黄。 草色经年侵客舍,莺声长夏满垂杨。 亭西见月遥相忆,五月南风早已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旷伯逵:人名,作者的友人。
  • 吴憩峰:山名。
  • 双林:佛教语,指释迦牟尼涅槃处,这里可理解为山林之意。(“伽”读音为“qié”,“涅”读音为“niè”)
  • 百谷:谷类的总称,这里指众多山谷。
  • 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翻译

我在吴憩峰前观赏夕阳西下,望着向东漂流的浮云,思绪变得茫茫无尽。山林在春天里融入古老的烟霞之中,众多山谷中的水流在雾雨中泛着黄色的波光。青草的颜色经过一年的时间侵蚀了客舍,长长的夏日里,黄莺的啼叫声充满了垂杨之间。在亭西看到月亮时,我便远远地想起了你,五月的南风早已带来了丝丝凉意。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旷伯逵的思念之情。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夕阳和浮云,营造出一种悠远、迷茫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思绪的纷繁。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描绘了春天的山林和山谷中的水流,用“烟霞古”和“雾雨黄”增添了景色的古朴和神秘之感。“草色经年侵客舍,莺声长夏满垂杨”则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环境的变化,表现出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律动。最后两句,诗人看到月亮便想起了远方的友人,南风的凉意也似乎触动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使思念之情更加深沉。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