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冬至丹阳作

乾坤佳节客中临,感慨虽多喜亦深。 晓日己回南至景,冻云应散朔方阴。 五湖风月一杯酒,双阙烟霄万里心。 添线光阴长几许,漫教閒里课清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戊辰:干支纪年法的一个年份。
  •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 丹阳:地名。
  • 乾坤:天地。
  • 佳节:美好的节日。
  • 客中:客居他乡之中。
  • 南至:即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 冻云:寒冷的云彩。
  • 朔方:北方。
  • 五湖:泛指各地的湖泊。
  • 风月: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 双阙: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
  • 烟霄:云霄。
  • 添线:古代以冬至日晷(guǐ)渐长,故有此称。古人在冬至日后,每日昼长增多一线之功。

翻译

在天地间的冬至佳节之时,我客居他乡来临此,心中虽有诸多感慨,但喜悦之情也很深。清晨的太阳已经回归到冬至的景象,寒冷的云彩应该会散去北方的阴沉。五湖的清风明月只需一杯酒就能领略,宫阙的高远烟霄寄托着万里之外的心思。冬至后白昼渐渐变长,能增加多少时间呢?就让我在悠闲中以吟诵诗词来度过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戊辰年冬至时节在丹阳所作。诗中首先表达了诗人在佳节客居他乡的复杂情感,既有感慨又有喜悦。接着描绘了冬至日的自然景象,如晓日回南、冻云应散,给人以一种希望和明朗的感觉。然后通过“五湖风月一杯酒,双阙烟霄万里心”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他虽身处异地,却能以一杯酒领略五湖美景,心中怀着对远方宫阙的向往。最后,诗人提到添线光阴,意识到白昼将逐渐变长,但他并不刻意去追求更多的功利,而是选择在悠闲中以吟诗来度过时光,体现了一种闲适自在的心境。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将诗人在冬至时节的所思所感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