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六祖禅师

久坐但参禅,风幡任往年。 欲知不二法,别自有三天。 慧火乾坤尽,皈心海月悬。 西来无所事,何用七灯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参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通过静虑冥想来领悟佛理。
  • 风幡:佛教典故,用来比喻心念的变化。(幡,fān)
  • 不二法:佛教术语,指真如平等无差别的法理。
  • 三天:佛教语,指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
  • 慧火:智慧之光,佛法的象征。
  • 皈心:归心,归附之心。(皈,guī)

翻译

长久地静坐只是为了参究禅理,风幡的故事已成为过往。要想知晓真如平等无差别的法理,需从另外的三界中去领悟。智慧的火焰燃尽天地间的无明,归依之心如同海上高悬的明月。从西方传来的佛法本无事可做,又何必用七灯来传承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谒见六祖禅师后所作,表达了对禅理的思考和感悟。诗中通过“参禅”“风幡”“不二法”“三天”等佛教术语,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理解。首联描述了参禅的场景,颔联则探讨了领悟佛法的途径,颈联强调了智慧和皈心的重要性,尾联则对佛法的传承提出了一种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深刻领会和对人生的思索。

欧必元

欧必元,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