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行

· 刘炳
江头女墙啼野乌,乱石如垒惊涛呼。 浔阳九派控吴泽,匡阜千峰回楚墟。 当时形胜夸彊土,连云宫苑旌旗树。 庾亮楼船赴国仇,黥王版籍归英主。 盛年一去水流东,冠盖繁华处处空。 两岸芦花浸明月,满汀烟树鸣秋风。 古戍何人晚吹笛,客船莫向城边系。 翠袖琵琶梦已寒,青衫易洒天涯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女墙:指城墙上呈凹凸形的小墙。(“女”读音:rǔ)
  • 九派:长江到湖北、江西九江一带有九条支流,因以九派称这一带的长江。
  • 吴泽:吴地的湖泽。
  • 匡阜:庐山的别称。(“阜”读音:fù)
  • 楚墟:楚地的废墟,这里泛指楚地。
  • 彊土:强大的地区。(“彊”读音:qiáng)
  • 庾亮:东晋时期名臣。
  • 黥王:指英布,秦末汉初名将,曾被封为九江王,因受过黥刑,故又称黥布。(“黥”读音:qíng)

翻译

江头的城墙上有野乌在啼叫,乱石如垒,惊涛拍岸发出呼喊声。 浔阳一带的九条支流控制着吴地的湖泽,庐山的千峰环绕着楚地。 当年这里地势险要,是强大的地方,宫殿园林连接成片,旌旗飘扬树木成行。 庾亮率领楼船奔赴国仇,英布的户籍名册归属了英明的君主。 盛年一去不复返,如同江水向东流,达官贵人的繁华景象处处成空。 两岸的芦花沉浸在明月的光辉中,满汀的烟树在秋风中发出声响。 古老的戍边人在夜晚吹着笛子,客船不要向城边停靠。 弹琵琶的女子的美梦已经冷却,漂泊天涯的人容易洒下伤心的泪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浔阳的景色和历史变迁,抒发了时光流逝、繁华不再的感慨。诗的前四句通过描写浔阳的自然景色和地理位置,展现出其雄伟壮观的气势。接着,诗人回顾了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如庾亮抗敌和英布的归宿,增添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然而,“盛年一去水流东,冠盖繁华处处空”一句,笔锋一转,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繁华易逝的无奈和叹息。后面几句通过描写芦花、烟树、秋风、笛声等景象,进一步烘托出凄凉的氛围,最后以“翠袖琵琶梦已寒,青衫易洒天涯泪”结尾,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整首诗意境苍凉,语言优美,将历史与现实、自然景色与情感表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刘炳

元明间江西鄱阳人,字彦炳。元顺帝至正中,从军于浙。元末诣朱元璋,献书言事。平江西,授中书典签。洪武中屡升大都督府掌记,除东阿知县。旋以病告归,年六十九卒。工诗,有《春雨轩集》。 ► 3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