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大参右武还豫章录别五首

别离怅恨恨,弃捐勿复陈。 丈夫志四海,胡越犹比邻。 羽书日夕至,王事戒逡巡。 胡缨缦束带,兜鍪易朝绅。 铅刀贵一割,宁辞酸与辛。 愿言加餐饭,保此封侯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弃捐:抛弃,弃置。(“捐”,juān)
  • 逡巡: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或退却。(“逡”,qūn)
  • 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常戴的一种用毛做成的帽子带称为胡缨。
  • :没有花纹的丝织品。(“缦”,màn)
  • 束带:整饰衣服。
  • 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鍪”,móu)
  • 朝绅:朝官的束带。

翻译

别离让人心中充满惆怅和遗憾,那些不愉快的事就不要再提了。大丈夫志在四方,即使相隔遥远,哪怕是北方的胡地和南方的越地,也能像近邻一样。紧急的文书早晚都会送达,国家的大事不容迟缓徘徊。扎好胡缨,整好束带,戴好头盔,换下朝官的服饰。即使是不锋利的铅刀,也希望能有一次发挥作用的机会,我怎会推辞其中的艰难与辛苦。希望你多多吃饭,保重身体,保住这能够封侯的身躯。

赏析

这首诗以别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和祝福。诗中强调了大丈夫应胸怀天下,以国家大事为重,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力,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希望他保重身体。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有力,用“胡缨缦束带,兜鍪易朝绅”等形象的描写,表现出了友人即将奔赴战场的情景,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敬佩和支持。“铅刀贵一割,宁辞酸与辛”则表达了即使能力有限,也要尽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最后,以“愿言加餐饭,保此封侯身”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希望他能在为国家奋斗的同时,保重自己的身体。

欧必元

欧必元,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