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济赠仲仁兄

济上今春喜再逢,兰舟暂系话萍踪。 君颜自保丹常渥,我鬓偏怜雪渐浓。 鸿雁去来俱漫浪,埙篪唱和未从容。 清时共拟涓埃报,三径终期杖屦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ǐ):济水,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与济水有关的地方。
  • (wò):润泽。
  • 埙篪(xūn chí):埙、篪皆古代乐器,二者合奏时声音相应和,常用来比喻兄弟亲密和睦。
  • 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的贡献。
  • 三径:原指庭园中的小路,后用来指代隐士的居处。
  • (jù):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

翻译

在济这个地方今年春天很高兴再次相逢,将兰舟暂时系住,谈论着各自漂泊的经历。你的容颜依旧保持着润泽如丹,而我的两鬓却可怜地渐渐被白雪染浓。鸿雁来来去去都显得那么随意自在,我们像埙篪般的唱和还未能尽情从容。在这清平之时,我们共同打算为国家做出哪怕微小的贡献,最终期望能在隐士的居处,拄着拐杖穿着草鞋,一同闲游。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仲仁兄在济地重逢的情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化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希望为国家尽一份力的志向,以及对未来一同隐居闲适生活的向往。诗的首联交代了重逢的地点和情境,颔联通过对比两人的容颜变化,凸显了岁月的痕迹。颈联以鸿雁和埙篪为喻,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情谊以及相处的状态。尾联则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抱负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将重逢的喜悦、对时光的感慨、兄弟情谊以及人生志向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感受。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