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曈昽(tóng lóng):形容太阳初升由暗而明的样子。
- 山场:山区的打柴场所或田地。
- 蜃雨:当光线穿过不同温度的空气层时,发生折射和全反射,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所以叫蜃景。通称海市蜃楼。
翻译
四周的平原如同席子一般,周围的群山一眼望不到尽头,向南远望,雷阳城在遥远渺茫之中。 风儿卷动着草和沙,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太阳衔着河流的雾气,天色渐渐由暗变明。 山区的打柴场地云雾追逐着盐烟升起,野外的港口潮水随着蜃景出现带来的雨而流通。 登山临水,心中怀有的怀古之意难以穷尽,令人高兴的是听说这里有一座表彰忠臣的遗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远望雷阳城时所见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和变幻,以及历史的沧桑感。诗中通过对平原、群山、风沙、太阳、雾气、山场、野港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广阔、悠远的意境。“风捲草沙鸣淅沥,日衔川雾转曈昽”这两句,生动地表现了风的力量和太阳初升时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的怀古之情和对忠臣的敬仰,使诗歌在写景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份深沉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
刘崧的其他作品
- 《 淮甸 》 —— [ 明 ] 刘崧
- 《 奉和秦佥事文刚分巡保定道中见寄韵 》 —— [ 明 ] 刘崧
- 《 过新淦樟口欲访检校谢叔宾不果赋此遥谢 》 —— [ 明 ] 刘崧
- 《 题胡典史所藏简天碧西山南浦图 》 —— [ 明 ] 刘崧
- 《 余为善举写墨竹因题二绝其上 》 —— [ 明 ] 刘崧
- 《 和郭庆守秋日相忆 》 —— [ 明 ] 刘崧
- 《 同王伯圻诸弟登眺宅后林谷茂郁可爱因题谷中松竹二首 》 —— [ 明 ] 刘崧
- 《 题枯木图为王子启作 》 —— [ 明 ] 刘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