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太常庠归云南

秋风高兴落丘园,谢事欣承帝语温。 潜邸十年思旧学,归途三锡荷殊恩。 滇池钓月逢溪友,玉案寻春长竹孙。 休羡汉家疏傅去,祖筵今日盛都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高兴:指高雅的兴致。 丘园:家园,乡村,此处指退隐之处。 谢事:辞职,免除俗事。 潜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三锡: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三种器物,泛指赏赐、恩典。 滇池:云南昆明的一个湖泊。 玉案:山名,在云南昆明西北。(“庠”读“xiáng”) 疏傅:西汉疏广、疏受叔侄并为太子太傅、少傅,后称疏傅,此处借指陈太常。

翻译

在秋风中怀着高雅的兴致归隐田园,高兴地辞去官职并承蒙皇帝温和地嘱托。在皇帝即位前的住所中十年追思旧时的学问,在归途中承受着三次赏赐,感恩这特殊的恩典。在滇池边钓鱼赏月,与溪边的友人相聚;到玉案山寻春,周围翠竹幼笋相伴。不要羡慕汉朝的疏傅离开,今天在都门为您举行的饯别筵席十分盛大。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陈太常庠归云南之作,表达了对陈太常的祝福与赞美。诗的首联描绘了陈太常辞官归乡时的情景,既表现了他的高雅情趣,又体现了皇帝对他的关怀。颔联回顾了陈太常在潜邸时的贡献以及归途中所受的恩宠,凸显了他的功绩和荣耀。颈联通过描写滇池和玉案山的美景,以及陈太常在那里的闲适生活,展现了他归乡后的美好时光。尾联以汉朝的疏傅作比,强调了陈太常归乡的意义,同时也突出了饯别筵席的隆重。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用典恰当,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