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琅琊寺不果次韵荅曹少卿汝学

名山闻说好亭台,千里怀游未果来。 空羡暮云归老衲,竟留中路憩苍苔。 泉迷庶子清难濯,岭望磨施翠不开。 明日追陪了心赏,输君先我已三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琅琊寺: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
  • 不果:没有实现。
  • 次韵:依照别人作诗所用的韵来和诗。
  • :同“答”。
  • 曹少卿汝学:即曹汝学,少卿是其官职。
  • 老衲(nà):年老的僧人。
  • 庶子:此指琅琊山幽谷中的泉水名。
  • 磨施:山名。

翻译

早就听闻名山之中有美好的亭台楼阁,我心怀千里之遥前来游览,却未能如愿到达。只能空自羡慕傍晚的云彩归于年老的僧人之处,最终自己只能停留在路中间,坐在长满青苔的地方休息。那名叫庶子的泉水让人着迷,可惜水太浑浊难以洗净东西,遥望磨施山,山上的翠色被云雾笼罩,看不真切。明日再继续追寻陪伴,以了却心中欣赏美景的愿望,这次你比我先到达并且已经三次领略美景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琅琊寺美景的向往以及未能尽情游览的遗憾之情。诗的首联表达了诗人对琅琊寺的期待和未能成行的失落;颔联通过对暮云归老衲的羡慕和自己憩苍苔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遗憾;颈联描绘了庶子泉的清浊难辨和磨施山的翠色不开,增添了一种朦胧和遗憾的美感;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明日继续游览的决心,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先行领略美景的一丝羡慕。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真挚,用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感受。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