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想亭诗为刘元善赋

· 刘崧
登高望神州,邈矣何渺绵。 西穷弱水涯,东极扶桑巅。 剑阁连蜀栈,幽都涉水天。 巀嶪带衡岳,逶迤注秦川。 驾车安得驰,汎河苦无船。 君子畅玄览,构亭向林泉。 眷言寄遐想,临眺豁以宣。 高深亦何穷,古今浩无边。 岂但四海外,亦在千载前。 抚剑怀壮游,揽辔思高贤。 对酒不能饮,丘尘正骈阗。 下士伤局促,高人乃超然。 神情苟弗旷,跬步先尤愆。 窅窅天际云,悠悠海中仙。 茫茫安可极,耿耿徒自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邈矣(miǎo yǐ):遥远的样子。
  • 渺绵(miǎo mián):悠远的样子。
  • 弱水:古水名。
  • 扶桑:神话中的树名,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后用来指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升起的地方。
  • 巀嶪(jié yè):形容山势高峻。
  • 衡岳:衡山。
  • 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 汎河(fàn hé):渡河。
  • 玄览:深入地观察。
  • 眷言:回顾的样子。
  • :抒发,宣泄。
  • 骈阗(pián tián):聚集,众多。
  • 跬步(kuǐ bù):半步,跨一脚。
  • 窅窅(yǎo yǎo):深远的样子。
  • 耿耿:心中不安的样子。

翻译

登上高处远望神州大地,是多么遥远而绵邈啊。西边到达弱水的边际,东边到了太阳升起的扶桑之巅。剑阁连着蜀地的栈道,幽州则靠近水边与天空相接。高峻的山势带着衡山,弯弯曲曲地流向秦川。想要驾车快速奔驰,却苦于没有渡河的船。君子尽情地深入观察,在山林泉水边建造亭子。回想起来寄托着悠远的遐想,登临眺望使心情开阔舒畅。高深的境界又哪里有尽头,古今之事广阔无边。不只是四海之外,也在千载之前。抚摸着剑怀念着壮阔的游历,抓住缰绳思念着高尚的贤人。面对美酒却不能畅饮,是因为尘世的纷扰众多。下等之人哀伤自己的局促,高尚之人却能超脱尘世。如果精神不能开阔,那么迈出半步都会先有过错。深远的天边之云,悠悠的海中仙人。茫茫之境哪里能够到达尽头,内心不安只能独自怜悯自己。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远望起笔,描绘了神州大地的广阔与遥远,展现出一种宏大的视野和深邃的思考。诗人提到了许多地方,如弱水、扶桑、剑阁、幽都、衡岳、秦川等,通过这些地名的罗列,增强了诗歌的空间感和历史感。诗中表达了对高深境界的追求,对古今之事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诗人感慨尘世的纷扰,向往超然的境界,同时也意识到精神的开阔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