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掌教中和山西校文

月窟秋香近,山程暑雨疏。 诸生瞻使节,内府待贤书。 鉴出骊黄外,心传衣钵馀。 晋阳称自古,多士近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月窟(yuè kū):传说中月中的仙人居所,此处指月宫,借指遥远的地方。
  • 山程:山路行程。
  • 暑雨:夏季的雨。
  •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 :仰望。
  • 使节:古时称使臣所持的符节凭证,后泛指使者,这里指刘掌教。
  • 内府:皇宫的仓库。
  • 贤书:本指举荐贤能的文书,此指优秀的人才。
  • 鉴出骊黄外:眼光超出了马的外表,能看到内在的实质。骊,黑色的马。黄,黄色的马。比喻观察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看清实质。
  • 心传衣钵馀:传承了内心的学问和技能。衣钵,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

翻译

遥远之地的秋意渐渐临近,山路行程中夏雨逐渐稀少。众多学子仰望使者的到来,皇宫的仓库等待着优秀人才的文书。眼光应超出事物的表面,用心传承着学问和技能。晋阳自古以来被称赞,如今这里的众多学子近况如何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为送刘掌教到山西校文而作。诗的首联通过描绘月窟的秋香将近和山程的暑雨渐疏,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行程渐远的氛围。颔联写诸生对使节的敬仰和内府对贤才的期待,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颈联强调了观察事物应注重实质,以及学问技能的传承,富有哲理。尾联则提到晋阳自古闻名,进而询问当地学子的情况,表达了对当地教育和人才的关注。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表达了送行的主题,又蕴含了对教育和人才的思考。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