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故人郭隐君筱坑故居因吊新坟有作

· 刘崧
风尘澒洞失斯人,旧宅凄凉问水滨。 岩畔好山莺择木,池南古柳燕争春。 书传未信中郎绝,金散宁辞郭解贫。 寂寂孤坟三尺草,萧萧落日一沾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澒洞(hòng dòng):弥漫无际的样子。
  • 中郎:这里指蔡邕(yōng),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官至中郎将,后以“中郎”称之,此处以蔡邕的文学才华指代故人的才华。
  • 郭解:汉代游侠,以仗义疏财闻名,这里借指故人的慷慨豪爽。

翻译

这世间的风烟弥漫,让我失去了这位友人,来到他那旧宅所在的水滨之处,只感到一片凄凉。山岩畔的好山好景,黄莺选择栖息的树木;池南的古柳之间,燕子争相迎接春天。书籍传承下来,但我难以相信故人的才华就此断绝;钱财散去,他也不会推辞,就如郭解那般慷慨仗义且不看重钱财。那寂静的孤坟上只有三尺荒草,在萧萧的落日余晖中,我不禁泪湿衣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友之作,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思。首联通过描绘风尘弥漫的景象,烘托出失去友人的悲凉氛围,同时点明故人旧宅的凄凉处境。颔联以自然景物莺择木、燕争春,反衬出故人的离去,增添了伤感之情。颈联提到书传未信中郎绝,表达了对故人才华的肯定和怀念;金散宁辞郭解贫,则突出了故人的慷慨豪爽和仗义疏财的品质。尾联以孤坟三尺草和萧萧落日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诗人泪湿衣襟,表现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哀悼。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真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悲痛和对故人的赞美与怀念。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