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东原席上喜赋示子彦弟

· 刘崧
同年投老向柴荆,此日持杯百感生。 末路更谁怜季子,平居只是愧难兄。 青萝夜雨书连屋,紫稻秋风酒满罂。 早晚定移湖上宅,剩栽松竹报生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投老:垂老,临老。
  • 柴荆:用柴木做的门,代指简陋的居所。
  •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 季子:这里泛指年轻人。
  • 难兄:原指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多以“难兄难弟”讥讽两人同样坏,今多反用,指自己不如对方,表示自谦。
  • (yīng):古代大腹小口的酒器。

翻译

在这七月七日,我们在东原的酒席上,我内心百感交集。我们这些同年的人如今都已年老,住在这简陋之处。在这失意的境地,还有谁会怜悯我这个年轻人呢?平日的生活中,我只觉得自己愧对兄长。青萝掩映的地方,夜雨中书房与房屋相连,秋风中成熟的紫稻,酿成的美酒装满了酒器。迟早我们要搬到湖边的宅子去,多栽种些松竹,来报答上天的恩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七月七日东原的酒席上,写给子彦弟的,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首联描述了同年之人已步入老年,生活在简陋的环境中,持杯饮酒时百感交集。颔联表达了诗人在失意时的感慨以及对兄长的自谦之情。颈联通过描绘青萝夜雨、紫稻秋风的景象,以及书连屋、酒满罂的生活场景,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充实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能搬到湖边的宅子,栽种松竹,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在晚年时的心境。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