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之水歌寄刘子雍程伯羽同赋
注释
- 娥眉(é méi):指女子细长而弯的眉毛。
- 梭(suō):织布时往返牵引纬线的工具。
- 箜篌(kōng hóu):一种古代的弦乐器。
- 上头: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用簪束发,表示已到成年,可以出嫁。
- 韝(gōu):古代射箭时戴的皮制臂套。
- 靥(yè):酒窝儿,嘴两旁的小圆窝儿。
- 容色比花花不语:容貌姿色比花还美,花也自愧不如而无语。
- 茱萸(zhū yú):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
- 苏合香:一种香料。
- 连理:不同根的草木、枝干连生在一起,古人认为是吉祥的征兆,常用此比喻夫妻恩爱。
- 芳华:美好的年华。
翻译
黄河的水,向东北流去,洛阳的女子容貌美丽。八岁就描画细长的眉毛,九岁就能自己裁剪衣服。十岁学习认字,十一岁抛梭织布操作锦机。十二岁学习刺绣花纹,十三岁能够下棋赌输赢。十四岁弹奏箜篌,十五岁才到成年可以束发。头发偏斜戴着金色的团凤钗,手臂柔弱不堪戴着珍珠臂套。从罗帏中睡醒起身,因伤春而消瘦,在画阁中梳妆打扮,对着太阳也感到羞赧。十六岁娇艳妩媚擅长歌舞,容貌姿色比花还美,花也默默不语。怀着忧愁生怕走下台阶,三寸金莲如同春天的娇柔,如同一缕轻云。媒人准备为她聘嫁给周郎那样的如意郎君,用桂木为柱兰木为台,以锦缎作房。妆镜匣上装饰着成对的玳瑁,合欢的裙带上绣着鸳鸯。沾着茱萸露水的珊瑚枕头,苏合香熏过的翡翠床。恼恨飞絮催促春天离去,不管啼鸟抱怨夜长。树枝连接在一起生长是何等幸运,金钗合在一起心意相通,到死也不会忘记。眼前的节令物候年复一年地度过,只担心美好的年华不被眷顾。南边道路上的芙蓉如午夜的寒霜,东边园子里的桃李像三春的细雨。你应当为我手持蜡烛游乐,把东海当作酒缸,酒糟堆成山丘。我应当为你唱着金缕曲,让春风不要给人间带来忧愁。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洛阳女子的成长过程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诗中从女子的年幼时的才艺学习,到逐渐长成后的美丽容貌和多才多艺,如八岁画娥眉,九岁自裁衣,十岁学识字,十一抛梭攀锦机等等,展现了她的聪慧和勤劳。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子的容貌越发娇艳,情感也越发丰富,如“含愁生怕下阶行,三寸春娇云一缕”,生动地表现了她的娇羞和忧愁。
诗中还描述了女子对美好婚姻的期待,如“行媒将聘嫁周郎,桂柱兰台锦作房。比翼镜奁妆玳瑁,合欢裙带绣鸳鸯”,用华丽的辞藻描绘了理想中的婚姻生活。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美好年华易逝的担忧,如“眼前节物年年度,只恐芳华不相顾”,体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语言优美,韵律和谐,通过对女子的生活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明代社会的一些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