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篇

· 刘炳
扶桑戢彩,崦嵫匿辉。六辔既逸,长戈莫挥。盛年不重,歔当以欷。 苏秦未遇妻自机,百里去家炊扊扅。栖栖燕与雀,安知鸿鹄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扶桑(fú sāng):神话中的树名,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常用来指代太阳升起的地方。
  • (jí)彩:收敛光彩。
  • 崦嵫(yān zī):山名,古代神话中太阳落下的地方。
  • (nì)辉:隐藏光辉。
  • (pèi):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 (xū):同“嘘”,叹息。
  • (xī):抽咽声,叹息。
  •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早年出游数岁,大困而归,遭到家人的轻视。
  • :织布机。
  • 百里: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国灭亡后,他作为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的奴隶进入秦国,一度陷入困境。
  • 扊扅(yǎn yí):门闩。

翻译

太阳从扶桑树下升起,收敛了光彩,夕阳在崦嵫山落下,隐藏了光辉。缰绳已经放松,长戈也不再挥舞。美好的年华不会重来,只能叹息感慨。 苏秦没有得到赏识时,妻子在织布机前自己忙碌,百里奚离开家乡后,家中做饭缺少门闩。那些忙碌的燕子和麻雀,又怎么能知道鸿鹄的悲哀呢。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的变化起兴,暗示时光的流逝和美好时光的不再。接着通过苏秦和百里奚的故事,表达了人生在未得志时的困境和不被理解的悲哀。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燕雀的平凡与鸿鹄的高远志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有志向的人在困境中的无奈和悲伤。整首诗意境深沉,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让人对人生的起伏和命运的无常有更深刻的思考。

刘炳

元明间江西鄱阳人,字彦炳。元顺帝至正中,从军于浙。元末诣朱元璋,献书言事。平江西,授中书典签。洪武中屡升大都督府掌记,除东阿知县。旋以病告归,年六十九卒。工诗,有《春雨轩集》。 ► 3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