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交纪事
注释
- 浃(jiā):湿透,遍及。
- 诹(zōu)询:咨询,征求意见。
- 缙(jìn)绅:古代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 囷(qūn):圆形的谷仓。
- 牟(móu):大麦。
- 駪(shēn)駪:众多疾行的样子。
- 虺(huǐ):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
翻译
在南交之地往返,东风吹了二十天。虽然咨询了解的还不够广泛,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值得陈述一番。 汉将曾在这标有铜柱之地,尧时的官员确定了节气时令。这里的人甘愿保持着不同的习俗,遗民们已凋零殆尽。 无论男女都削发为僧,加冠之礼也与官员有别。人们黑牙,鸟雀喧闹,光着脚在荆棘丛中行走。 他们席地而坐时多盘膝,划船时都赤裸着身体。在野外栖息,茅草覆盖着房屋,露水积聚,竹子被用来做谷仓。 雪已停但不见大麦,早春时分就开始分秧。人们咀嚼着槟榔,橘柚散发着混合的芳香。 香蕉刚成熟时呈黄色,椰浆很是香醇。珍贵奇异的大象难以见到,观测星象容易看到鹑鸟。 沉香从远处运来,金矿也不是常常能挖到。大规模陈列军队时整肃严谨,很少有众多马匹快速奔跑的情景。 蛇虺在筵席上舞动,螺虾被当作珍贵的食物。这里稍微依靠着沿海的利益,但难以与正统的大国相提并论。 文化也如同王者的制度,官员仍然是帝王的臣子。方言有时需要借助翻译,每年都按时亲自进贡。 人们自在地适应着飞禽走兽的天性,忘却了天地的仁德。我作歌只是记录这些奇异之事,不知何时才能回归到淳朴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交之地的风土人情、社会现象以及作者的一些思考。诗中详细地描述了当地的各种习俗,如祝发、黑牙、赤脚、席地盘膝、操舟祼身等,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风貌。同时,也提到了当地的农业生产、物产资源以及军事、政治等方面的情况。 作者通过对南交之地的描写,表达了对这里与中原地区差异的观察和感受。诗中既有对当地奇特风俗的客观描述,也有对其与正统文化差异的思考。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回归淳朴状态的期望,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关注和思考。整首诗内容丰富,层次分明,语言生动,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别样的地域风貌和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