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十八学士登瀛洲图

· 郑真
学海波环翠石重,长春花木炫丹红。 神仙秖在人间世,何羡沧溟恍惚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学海:比喻学问的海洋,指知识的广博。
  • 翠石:绿色的石头,这里可能指美丽的自然景观。
  • 长春花木:常绿或四季常开的花木,象征着永恒的春天和生机。
  • :闪耀,光彩夺目。
  • 丹红:鲜艳的红色。
  • 神仙:超凡脱俗的人,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境界。
  • 人间世:人世间,现实世界。
  • 沧溟:大海,这里比喻遥远的、理想化的境界。
  • 恍惚:模糊不清,难以捉摸。

翻译

学问的海洋波涛环绕着翠绿的石头,重重的, 长春的花木闪耀着鲜艳的红色,炫目夺人。 神仙般的美好境界其实就在人间, 何必羡慕那遥远而模糊的大海之中。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学海和长春花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人间美好境界的赞美和肯定。诗中“学海波环翠石重”描绘了学问的深邃与美丽,而“长春花木炫丹红”则进一步以鲜艳的色彩象征生命的活力和美好。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认为理想中的神仙境界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现实的人间世界中,不必去追求那遥远而模糊的理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独特理解。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