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十五首

讲毡曾报鳣衔三,位列台司祸已涵。 回首夕阳亭上路,清忠千古更谁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讲毡:指讲学时所坐的毡垫。
  • 鳣衔三:鳣,即鳇鱼,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鱼。衔三,指鳣鱼口中含着三枚珠子,象征着学识丰富。
  • 台司:指朝廷中的高级官职。
  • 祸已涵:祸患已经包含在内。
  • 夕阳亭:地名,此处可能指某个具体的亭子,也可能是泛指。
  • 清忠:清廉忠诚。
  • 千古:指长久的岁月。

翻译

在讲学时,曾有传说中的鳣鱼口中含着三枚珠子,象征着学识的丰富,如今已位列朝廷高官,但祸患已经隐含其中。回首望向夕阳亭那条路上,清廉忠诚的精神千古流传,又有谁能不感到惭愧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表达了对清廉忠诚精神的赞美和对权势祸患的警示。诗中“讲毡曾报鳣衔三”一句,以鳣鱼衔珠的传说象征学识,暗示了人物的才华与地位。而“位列台司祸已涵”则转折指出,即使身居高位,也难逃祸患的阴影。后两句通过对夕阳亭的描绘,抒发了对清忠精神的敬仰,以及对后人的期望和警示。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郑学醇

明广东顺德人,字承孟。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