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韵

· 郑真
枌榆蔼蔼荫重扉,醉倚阑干驻落晖。 捣月须求双玉杵,剪云欲制五铢衣。 蓬莱有路须同到,灵鹫多年未得归。 想见家山新孝享,慈乌常绕树头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枌榆:fén yú,一种树名,这里指榆树。
  • 蔼蔼: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 重扉:指重重的大门。
  • 驻落晖:停留观赏落日的余晖。
  • 捣月:比喻制作精美的物品,如同捣碎月光般细腻。
  • 双玉杵:玉制的杵,古代用来捣药或捣衣的工具。
  • 剪云:比喻制作轻盈如云的衣物。
  • 五铢衣:古代一种轻薄如云的衣物,传说中仙人所穿。
  •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常用来比喻遥远的理想之地。
  • 灵鹫:指灵鹫山,佛教圣地之一,这里比喻遥远的归途。
  • 孝享:指孝顺父母,为父母祭祀。
  • 慈乌:指乌鸦,传说中乌鸦有反哺之德,常用来比喻孝顺。

翻译

榆树茂盛地遮蔽着重重大门,我醉意朦胧地倚在栏杆上,停留观赏落日的余晖。 想要制作精美的物品,如同捣碎月光般细腻,需要一对玉制的杵; 想要制作轻盈如云的衣物,如同剪裁云朵般轻薄,需要制成五铢衣。 如果有路可通往那遥远的仙山蓬莱,我们一定要一同前往; 那遥远的灵鹫山,多年未归,我心中充满了向往。 想象家中正在为父母举行新孝享的祭祀,慈乌常常围绕着树头飞翔。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遐想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理想的向往,以及对家的思念和孝顺之情。诗中“枌榆蔼蔼荫重扉”和“驻落晖”等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留恋。而“捣月”、“剪云”等比喻,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最后,通过“蓬莱”、“灵鹫”等仙境的比喻,以及对家中孝享的想象,诗人抒发了对家的深情和对孝顺美德的赞美。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