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圣人:这里指皇帝。
-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大臣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的地方,也代指朝廷。
- 君子:这里指品德高尚的人,即王淑明和何充符。
- 南冠:古代南方楚国人戴的帽子,后泛指囚犯。
- 骥病: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遇不幸而意志消沉。
- 途穷:比喻处境困窘。
- 一官:指官职,这里可能指王淑明和何充符因官职而受牵连。
- 忧时:忧国忧时。
- 双鬓白:形容因忧虑而头发变白。
- 恋主:忠诚于君主。
- 寸心丹:比喻忠诚的心。
- 万国:指全国各地。
- 涂炭:比喻极端困苦的境地。
- 行路难:比喻世道艰难。
翻译
皇帝在北阙之上,君子却叹息着成为囚犯。 有才能的人因遭遇不幸而意志消沉,思念着远方的千里之外, 处境困窘,因官职而受牵连,心中充满了遗憾。 忧国忧时,双鬓已因忧虑而变白, 忠诚于君主的心,却如丹砂一般坚定不移。 全国各地都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谁不是在艰难的世道中行走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同年王淑明和何充符因忤逆税监而被逮捕的同情与忧虑。诗中,“圣人临北阙,君子叹南冠”描绘了皇帝与囚犯之间的对比,突出了君子不幸的遭遇。后句通过“骥病思千里”和“途穷恨一官”进一步抒发了对有才能者遭遇困境的同情。诗的结尾“万国皆涂炭,谁非行路难”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困境,表达了对世道艰难的深刻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邓云霄的其他作品
- 《 乐土 》 —— [ 明 ] 邓云霄
- 《 夏日过赵凡夫定山别业 其二 》 —— [ 明 ] 邓云霄
- 《 大姑小姑歌 》 —— [ 明 ] 邓云霄
- 《 初秋社集同用飞花二韵 》 —— [ 明 ] 邓云霄
- 《 甲子孟秋十九日西园公过访镜园步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律韵投赠步元韵酬之同集者尹用平温尔惇时溪桥初成十首 》 —— [ 明 ] 邓云霄
- 《 悲火葬 》 —— [ 明 ] 邓云霄
- 《 余濒行金陵诸词客分赋都下名胜兼傅之丹青壮我行色舟中无事披册展读忽然技痒赋寄酬之共得二十八景诗如其数谢公墩 》 —— [ 明 ] 邓云霄
- 《 人有饷余潇湘八景画册者退食之暇逐景分题空同子先有此作余其为妇乎加七言以别之渔村夕照 》 —— [ 明 ] 邓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