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凤阳府斯文诸君子胡教授

· 郑真
中都掌教冠诸儒,堂上春风散佩琚。 未儗识荆惭太白,可应慕蔺愧相如。 世家重绍甘棠笏,手泽多传漆简书。 明越同乡天咫尺,暮云频倚客窗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都:指凤阳府,明代设中都留守司,故称。
  • 掌教:指担任教授职务。
  • 冠诸儒:在众多儒者中居于首位。
  • 佩琚:佩玉,比喻美好的品德。
  • 未儗识荆:未能预料到能认识荆州(指胡教授)。
  • 惭太白:惭愧不如李白,此处指自己的才华不及。
  • 慕蔺:仰慕蔺相如,此处指对胡教授的敬仰。
  • 相如: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名相。
  • 世家:世代相传的家族。
  • 甘棠笏:甘棠树下的笏,比喻家族的荣耀和传统。
  • 手泽:手迹,指先人的遗物或遗墨。
  • 漆简书:用漆写的简牍,古代书籍的一种形式。
  • 明越:指明朝和越南,此处可能指郑真的家乡或相关地区。
  • 天咫尺:形容距离很近,仿佛只有咫尺之遥。
  • 暮云:傍晚的云彩,常用来象征思念或远方。
  • 客窗虚:客居他乡的窗户显得空虚,表达思乡之情。

翻译

在凤阳府担任教授的胡先生,是众多儒者中的佼佼者,他的教诲如同春风般温暖人心,品德高尚如佩玉般璀璨。虽然我未能预料到能认识您,感到自己才华不及李白而惭愧,但我对您的敬仰如同仰慕蔺相如一般。您的家族世代荣耀,传承着甘棠树下的笏和先人的漆简书,这些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明朝与越南虽远,却如同咫尺之遥,傍晚的云彩常常让我倚窗思念,感到客居他乡的空虚。

赏析

这首作品是郑真寄给凤阳府胡教授的诗,表达了对胡教授的敬仰和自己的谦逊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未儗识荆惭太白”和“慕蔺愧相如”,既显示了郑真的文学修养,也表达了他对胡教授的尊重。同时,通过“世家重绍甘棠笏,手泽多传漆简书”等句,赞美了胡教授家族的荣耀和文化的传承。最后,以“暮云频倚客窗虚”作结,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胡教授的深切思念。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