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同社诸子二首

且提雄剑赋西征,横笛偏吹出塞声。 捧檄自惭同小草,据鞍还欲请长缨。 秦关百二时传箭,禹甸三千半弄兵。 归马华阳他日事,诸君何以策升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横笛:横吹的笛子,这里指笛声。
  • 出塞声:指边塞的军乐,常带有悲壮的意味。
  • 捧檄:手持檄文,指接受命令。
  • 小草:比喻地位低微。
  • 据鞍:骑在马鞍上,表示即将出征。
  • 请长缨:请求给予长缨,即请求出征。长缨,长绳,古代出征时系在马颈上的装饰。
  • 秦关百二:指秦地的关隘众多,百二可能指数量之多。
  • 禹甸:指中国,古代传说禹治水后,将中国分为九州,故称禹甸。
  • 弄兵:指进行军事训练或准备。
  • 归马华阳:指战后归来的马匹,华阳可能指地名。
  • 策升平:谋划国家的和平与安定。

翻译

暂且提起雄壮的剑,吟咏西行的诗篇,横笛吹奏出边塞的悲壮之声。 我自愧接受命令,如同微不足道的小草,骑在马鞍上,仍渴望请求出征,系上长缨。 秦地的关隘众多,时常传来战报,中国的土地上,半数都在进行军事训练。 战后归来的马匹,是未来的事情,诸位朋友,你们将如何谋划国家的和平与安定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即将出征的豪情与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诗中,“横笛偏吹出塞声”一句,既展现了边塞的悲壮氛围,又暗含了诗人对出征的期待。后文通过对“捧檄”、“据鞍”等动作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决心与责任感。结尾的提问,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也表达了对同僚的期望与信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士人的忠诚与担当。

邓云霄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