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濒行金陵诸词客分赋都下名胜兼傅之丹青壮我行色舟中无事披册展读忽然技痒赋寄酬之共得二十八景诗如其数谢公墩

南连驰道北通庄,明月临门皎似霜。 沈水已消前日火,栖乌今换几垂杨。 楼前调马闻琼佩,台上吹箫待玉郎。 自是江南佳丽地,游丝飞絮尽生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bīn):临近,接近。
  • 分赋:分别赋诗。
  • 傅之丹青:用绘画来辅助。
  • 壮我行色:增加我旅行的风采。
  • 技痒:形容有技艺想要施展的冲动。
  • 驰道:古代供马车行驶的道路。
  • 沈水:指南京的秦淮河。
  • 栖乌:指乌鸦。
  • 调马:训练马匹。
  • 琼佩:美玉制成的佩饰。
  • 玉郎:对年轻男子的美称。
  • 游丝:飘动的细丝,常指蜘蛛等昆虫所吐的丝。
  • 飞絮:飘飞的柳絮。

翻译

我即将离开金陵,各位词客分别赋诗,描绘都城的名胜,并用绘画来增添我旅行的风采。在船上无事,我翻开画册阅读,忽然有了创作的冲动,于是写下这首诗来回应他们,共描绘了二十八处景致,如同诗的数量。谢公墩是其中之一。

南面连接着驰道,北面通向村庄,月光照在门前,明亮如同霜雪。秦淮河的水已经消退了前日的火光,栖息的乌鸦如今换了几棵垂柳。楼前有人在训练马匹,传来美玉佩饰的声音,台上有人在吹箫,等待着心爱的男子。这里自然是江南的美丽之地,飘动的细丝和飞舞的柳絮都散发着香气。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金陵的美景和诗人即将离别的情感。诗中通过对驰道、月光、秦淮河、垂柳、马匹、箫声等元素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江南的佳丽风光。诗人表达了对金陵美景的留恋,以及对友人赠诗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深刻感悟。

邓云霄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