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杭郡太守李端甫一首

孔学纷以湮,吏道鲜清朗。 群生冀休和,符守待仁长。 李子建南麾,鲁风振遐响。 廉躬若置水,恺德展苇杖。 为邦曰伊始,沾露巳云广。 黄凤当集多,张麦行岐两。 鄙予卧中林,善治夙希想。 逢此芟草末,意属钦明上。 缔交即衿悦,抒论每心赏。 蕴协欬若兰,中孚道胥奖。 圣理诚坦阶,王政故反掌。 愿言崇久要,鸿化在瞻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孔学:指孔子的学说。
  • 吏道:指官吏的行为和道德。
  • 符守:指符合职责的守卫。
  • 仁长:指仁慈的领导者。
  • 建南麾:指在南方建立权威。
  • 鲁风:指鲁国的风俗和道德。
  • 廉躬:指廉洁自律。
  • 恺德:指和乐的德行。
  • 苇杖:用苇草制成的杖,比喻简朴。
  • 为邦:治理国家。
  • 伊始:开始。
  • 黄凤:比喻贤才。
  • 张麦:指麦田中麦穗张开,比喻丰收。
  • 行岐两:指行走于岔路,比喻选择。
  • 鄙予:谦词,指自己。
  • 善治:善于治理。
  • 夙希想:早有的愿望。
  • 芟草末:除去杂草的末端,比喻清除不良。
  • 钦明:指尊敬和明智。
  • 缔交:结交。
  • 衿悦:衣襟上的喜悦,比喻内心的喜悦。
  • 抒论:发表言论。
  • 心赏:内心赞赏。
  • 蕴协:蕴含和谐。
  • 欬若兰:香气如兰,比喻言语芬芳。
  • 中孚:《易经》中的卦名,意为诚信。
  • 道胥奖:道德相互鼓励。
  • 圣理:圣人的道理。
  • 坦阶:平坦的台阶,比喻顺利。
  • 王政:君王的政令。
  • 反掌:比喻容易。
  • 久要:长久的约定。
  • 鸿化:宏大的教化。
  • 瞻仰:尊敬地观看。

翻译

孔子的学说虽然众多,但官吏的行为和道德却少有清朗。民众希望得到安宁和和谐,等待着仁慈的领导者。李端甫在南方建立权威,振作了鲁国的风俗和道德。他廉洁自律,德行和乐,展现出简朴的生活态度。治理国家刚刚开始,他就已经广泛地受到民众的欢迎。贤才将会聚集更多,丰收的景象也将在岔路中选择。我自己虽然隐居在林中,但一直渴望有好的治理。遇到这样的清除不良的时刻,我心中充满了对尊敬和明智的向往。与李端甫结交让我内心喜悦,他的言论总是让我内心赞赏。他的言语芬芳,蕴含和谐,我们的道德相互鼓励。圣人的道理是平坦的台阶,君王的政令容易实施。我愿意长久地保持这份约定,宏大的教化值得我们尊敬地观看。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杭郡太守李端甫的廉洁和仁政,以及他对鲁国风俗和道德的振兴。诗中,黄省曾表达了对李端甫的敬仰和对良好治理的渴望。通过比喻和象征,诗人描绘了李端甫治理下的繁荣景象,并表达了自己愿意长久追随这样一位领导者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贤明领导的赞美。

黄省曾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 ► 9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