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训导之新淦

· 杨荣
安定孙枝世业专,除书远下九重天。 春秋笔法鸣昭代,月旦乡评重壮年。 芹草池边新子佩,杏花坛下素琴弦。 席珍莫负斯文重,他日苏湖在淦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除书:古代任命官员的文书。
  • 九重天:比喻极高的地位或地方。
  • 春秋笔法:指用笔严谨,有分寸。
  • 月旦乡评:指每月初一的乡里评议,这里指受到乡里的重视和好评。
  • 芹草池边:指学宫中的池塘,芹草象征学问。
  • 杏花坛:指学宫中的讲坛,杏花象征教育。
  • 素琴弦:指未加装饰的琴弦,象征清高的学问追求。
  • 席珍:指珍贵的席位,比喻重要的职位。
  • 苏湖:指苏州和湖州,这里比喻学问的传承和发扬。
  • 淦川:地名,今江西省新干县。

翻译

安定孙枝世代专研学业,任命文书从九天之上远道而来。 以严谨的笔法著称于当代,年轻时便受到乡里的高度重视。 学宫池塘边,学子们佩戴着新的子佩,杏花坛下,弹奏着未加装饰的琴弦。 不要辜负这珍贵的席位和重要的文化使命,将来在淦川,你的学问将如苏州湖州一样传承发扬。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胡训导的学问和品德,以及他在教育领域的成就和未来的潜力。诗中通过“春秋笔法”、“月旦乡评”等词语,展现了胡训导在学术和乡里中的声望。同时,“芹草池边”、“杏花坛下”等意象,描绘了学宫的清雅环境,象征着学问的纯洁和崇高。最后,诗人鼓励胡训导不要辜负重任,相信他在淦川将能继续发扬光大文化教育事业。

杨荣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