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李廷琼寓中都口号韵三首

· 郑真
淮海茫茫春水波,夜凉珠树月明多。 讲帷每讶华筵秩,御道曾闻翠辇过。 天阔九重开玉殿,星临万户带金河。 谪仙自是文章伯,听履须应上谏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寓中都:指在都城中的住所。
  • 口号韵:即兴作诗,按照特定的韵脚。
  • 淮海:指淮河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
  • 春水波:春天水面的波纹。
  • 珠树:传说中的仙树,这里比喻树上的露珠或果实。
  • 讲帷:指讲学或讲经的场所。
  • 华筵秩:盛大的宴会。
  • 御道:皇帝出行时所走的路。
  • 翠辇:皇帝的车驾。
  • 九重:指皇宫,因其深邃,故称九重。
  • 玉殿:指皇宫中的殿堂。
  • 星临万户:星星照耀着千家万户。
  • 金河:指银河。
  • 谪仙:被贬谪的仙人,这里指才华横溢的人。
  • 文章伯:文章大家。
  • 听履:指听从命令,履行职责。
  • 谏坡:指谏官的职位。

翻译

淮海茫茫,春水波光粼粼,夜晚凉爽,树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烁。讲学场所常常惊讶于华丽的宴会,御道上曾听说皇帝的车驾经过。天空开阔,九重皇宫的玉殿敞开,星星照耀着千家万户,银河如带。谪仙自然是文章大家,听从命令,履行职责,应当上谏官的职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夜的宁静与皇城的繁华,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宫廷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职责的尊重。诗中“淮海茫茫春水波”与“珠树月明多”共同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春夜场景,而“讲帷每讶华筵秩”与“御道曾闻翠辇过”则巧妙地引入了宫廷的繁华景象。最后两句“谪仙自是文章伯,听履须应上谏坡”则表达了作者对才华与职责的重视,体现了其高尚的品格与远大的抱负。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