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同寮谒奠北山过白岩小憩

· 朱熹
联车涉修坂,览物穷山川。 疏林汎朝景,翠岭含云烟。 祠殿何沈邃,古木郁苍然。 明灵自安宅,牲酒告恭虔。 肸蚃理潜通,神虬亦蜿蜒。 既欣岁事举,重喜景物妍。 解带憩精庐,尊酌且留连。 纵谈遗名迹,烦虑绝拘牵。 迅晷谅难留,归轸忽已骞。 苍苍暮色起,反旆东城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同寮(liáo):同“同僚”,指一起共事的官员。
  • 修坂(bǎn):长长的山坡。:长。:山坡。
  • 汎(fàn):浮现、泛起。
  • 朝景(jǐng):早晨的日光。:日光。
  • 沈邃(shěn suì):深邃,这里形容祠殿幽深。
  • 郁苍然:形容树木茂密,一片深绿色。
  • 明灵:神灵。
  • 安宅:安居的地方。
  • 牲酒:祭祀用的牲畜和美酒。
  • 恭虔(gōng qián):恭敬虔诚。
  • 肸蚃(xī xiǎng):指天地间一种祭神时神灵降临的气氛,也指神灵享用祭品的香气。
  • 神虬(qiú):神龙。
  • 蜿蜒:龙蛇等曲折爬行的样子。
  • 岁事:每年固定要做的祭祀之事。
  • 景物妍(yán):景色美好。:美好。
  • 精庐:学舍,这里指休息的地方。
  • 尊酌:喝酒。
  • 留连:留恋不舍。
  • 遗名迹:留下名人事迹。
  • 烦虑:烦恼忧虑。
  • 拘牵:羁绊,束缚。
  • 迅晷(guǐ):快速消逝的时光。:日影,指时间。
  • 归轸(zhěn):回车,指回去的车子。:车后的横木,代指车。
  • 骞(qiān):飞起,这里指车启动离开。
  • 反旆(fǎn pèi):回师,这里指返回。:旗帜。
  • 阡(qiān):田间小路,这里指道路。

翻译

各位官员一同乘车走上长长的山坡,一路赏览那无尽的山川美景。稀疏的树林中泛起早晨的阳光,翠绿的山峦缭绕着云烟。祠庙殿堂是如此的深邃,古老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深绿。神灵自在地安居于此,我们献上牲畜和美酒,怀着恭敬虔诚之心祭祀。那神秘的气氛似乎能与神灵暗暗相通,仿佛能看到神龙也在蜿蜒游动。既欣喜一年的祭祀之事得以顺利举行,又再次为眼前美好的景色而愉悦。解开衣带在舒适的屋子中休息,喝着酒流连难舍。大家尽情纵谈那些留下的名人事迹,烦恼忧虑都摆脱了束缚。快速消逝的时光难以留住,我们回去的车子忽然已经开动。苍苍茫茫的暮色渐渐涌起,我们返回东城的路上。

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朱熹与同僚们去北山谒奠的行程经历与感受。开篇“联车涉修坂,览物穷山川”点明事件与一路行径,展现众人出行去探寻山川景色。诗人细腻描绘了途中风景,疏林朝景、翠岭云烟,营造出清幽美好的氛围,可见其对景致观察之入微与描绘之生动。祠殿深邃、古木苍郁,显示出北山景色既有历史厚重感又不失生机。“明灵自安宅,牲酒告恭虔”体现祭祀仪式严肃虔诚,寄托了对神灵的敬畏。“肸蚃理潜通,神虬亦蜿蜒”一句给祭祀增添神秘色彩,仿佛神灵之感召跃然眼前。

诗中“既欣岁事举,重喜景物妍”道出内心喜悦,因祭祀顺利、景色宜人而满心欢喜。后半部分,作者描写在精庐休憩、纵谈的惬意场景,表现出暂时放下尘世烦恼的轻松。然而“迅晷谅难留,归轸忽已骞”又流露出时光易逝、行程匆匆之感。最后以“苍苍暮色起,反旆东城阡”结束,描绘日暮返程景象,给全诗添上一层静谧而略带感伤的氛围。整首诗情景交融,既包含对自然美景陶醉欣赏,又有着对传统祭祀仪式重视和对时光流转思考 。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