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吟

爽气横飞野况佳,溯回对水漫兴怀。 芙蓉露湿红妆冷,江海风生白浪排。 敌忾深同袍泽谊,招舟广订弟兄侪。 即今天缺尤须补,孰上秋旻继女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溯回:读 sù huí,指逆水而上。
  • 漫兴:指率意为诗,并不刻意求工。
  • 敌忾:读 dí kài,指抵抗所愤恨的敌人。
  • 袍泽:指军中的同事。
  • :读 chái,指等辈分,同类的人。

翻译

秋高气爽气息横飞野外的状况很美好,逆着水流回想往事随意抒发情怀。芙蓉上沾着露水使得红色的妆容显得冷清,江海上风吹起来白色的浪涛依次排列。抵抗仇敌的愤恨深深如同军中同袍的情谊,广泛邀请船只来约定兄弟般的同辈人。即便如今天有所缺失也尤其需要去修补,谁能登上秋季的天空去接续女娲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景象和作者的一些感慨与期望。诗中通过“爽气横飞野况佳”表现出秋日的爽朗美好,接着描写了芙蓉带露、江海生浪等景物。后面表达了同仇敌忾的情谊以及期望有人能担当起如女娲补天般的重任。整体意境开阔,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也有对家国情怀和使命感的抒发。

沈光文

沈光文,郑克塽具表归降。旧识闽浙总督姚启圣允接返故籍,未几启圣「疽发背死」,事不果。康熙二十四年(1685)与季麒光等清廷在台官员,及部份明末遗老共结「东吟社」。康熙二十七年(1688)卒,葬善化东保里。诗文著作丰富,世称「海东文献初祖」。沈光文流寓台湾三十馀年,历荷兰以迄郑氏三代之盛衰,极旅人之困,深刻反映传统文人飘流于末世与边陲的悲哀。  沈光文系台湾文学、文献史上著名之诗人,其诗文散见于方志,台湾诗文总集,以及笔记杂纂,如连横《台湾诗荟》、陈汉光《台湾诗录》。至于别集之辑录,则有宁波同乡月刊社刊行之《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以及龚显宗主编之《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兹以目前所见,最早收录沈光文诗作的清代方志艺文志为底本,并参校下列诸本:《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台湾诗录》、《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参考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台北:宁波同乡会,1977;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新营:台南县文化中心,1998。〗(江宝钗撰) ► 1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