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里诗赠姚翁拂尘翁以明经拜州守不之官授经里门二首

非爱陆浑秀,避人焚舄凫。 山川流酒血,壁宅闻笙竽。 白虎诗书苑,中条孝秀区。 义肥跪石者,良士何瞿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栗里: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温泉北面的一里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乡。诗中指的是作者写诗的地方。
  • 陆浑: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嵩县东北。
  • 焚舄(xì)凫:《后汉书》中典故,汉明帝时,王乔为叶县令,有神术,每月朔望,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乃诏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因以“凫舄”指仙履。此处指避世求仙。
  • 笙竽:笙和竽,皆管乐器。
  • 白虎诗书苑:白虎观是汉代的宫观名,曾在此举行过经学讨论。这里指文化学术繁荣的地方。
  • 中条:山名,位于山西省南部,这里借用山名来指代某个地方。
  • 孝秀区:崇尚孝道的地区。
  • 瞿瞿(jù jù):勤谨貌;惊视貌。

翻译

并非喜爱陆浑的秀丽景色,而是想要避开人世去追寻神仙般的生活(像王乔那样让鞋子变成野鸭飞去)。 山川之间仿佛流淌着酒和血,房屋中传来笙竽之声。 这里是如同白虎观般的诗书之苑,也是中条山那样的孝悌之区。 那些为了正义和仁德像石头一样坚定跪着的人,才是真正的贤良之士,为何要惊慌失措呢?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某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诗中提到了避世求仙的想法,同时也描绘了一个充满文化和孝道的地方。作者通过对山川、笙竽等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富有文化氛围的情境。最后,诗中强调了正义和仁德的重要性,以及真正的贤良之士应该具备的品质。整首诗既有对现实的某种超脱,又有对道德和价值的坚守,体现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谢元汴

谢元汴,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