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同吴方伯子有孟廉宪存甫冯大参汝言周学宪子才游东寺
词人薄暮集东林,碧殿风飘钟磬音。
游宦莫嗟閒日少,谈禅聊坐法云深。
天回河汉馀秋兴,月在松萝清客心。
圣代经纶罢莲社,黄花相对且长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读音:(bó mù)
- 东林:这里指东边的寺庙。
- 钟磬(qìng):钟和磬,古代礼乐器。
- 游宦:外出求官或做官。
- 閒日:空闲的日子。
- 法云:佛教语,谓佛法如云,能覆盖一切。
- 河汉:指银河。
- 圣代:旧时对于当代的谀称。
- 经纶: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 莲社:佛教净土宗最初的结社。
翻译
在傍晚时分,文人们聚集到东边的寺庙,碧绿的殿宇中,风传来钟磬的声音。 外出求官的人不要慨叹空闲的日子少,谈禅论道姑且坐在佛法深厚之处。 天空回转,银河之下,我仍有秋日的兴致,月光洒在松萝之间,使游客的心境变得清爽。 在这盛世,治理国家之事繁忙,莲社已不再举行,我们对着金黄的菊花,暂且长久地吟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秋夜游东寺的情景。诗的首联通过“薄暮”点明时间,“东林”指出地点,“碧殿风飘钟磬音”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颔联中,诗人提到游宦之人不要抱怨闲暇时光少,在这里可以通过谈禅来寻求内心的宁静,体现了一种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忙碌的感慨。颈联以“天回河汉”和“月在松萝”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秋夜的美好和宁静,也让人心境变得清澈。尾联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盛世之下,国家事务繁忙,莲社活动不再,然而诗人们仍能以黄花为伴,吟诗抒怀,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将秋夜的景色、友人的相聚和诗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